通过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投资交流恳谈会等专项活动,不少省辖市另辟蹊径,与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河南商会会长、在粤豫商企业代表就产业对接、招商引资等签订委托招商协议,将河南招商引资的阵地大幅前移,创新打造出一个零距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的合作机制。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智慧平台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舆论宣传、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让公众知晓红线、参与红线、敬畏红线、保障红线。
二是数字化监管机制尚不完备。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日前先后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并公开发布,这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由于生态保护红线占地面积大、涉及范围广、生态类型多,再加之历史遗留因素、核查人员队伍等条件的制约,很多地方的监管数据尚未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监管数据没有实现闭环共享,数字化监管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有的重利益轻环保,有的重生产轻治理,有的重眼前轻长远,对生态保护红线缺乏理性认同。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互联互通模式,明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以及责任考核要求,及时发现生态破坏问题并监督整改落实,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纠偏作用,持续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将绿色GDP、环境承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要素作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绩效评价标准,让取得生态政绩的干部得到重用。一是生态保护红线观念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其次是支付宝支付,渗透率为83.8%。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省5G行业应用已渗透到5G+工业互联网(含煤炭、钢铁、水泥)、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农业、车联网、轨道交通等16个重点领域的56个细分行业。网民远程办公沟通工具应用中,使用最多的是企业微信/微信,渗透率达到82.7%。网民观看网络直播类型中,最多的是电商直播,渗透率达到62.2%。全省网民规模增长平稳,网民达到908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1.6%。
其中两家入选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且业务收入均突破100亿元,8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进入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河南,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人数最多。
·网上外卖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省网民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5253.9万人,渗透率为58.1%。其次是政府手机端应用,渗透率为59.4%。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达到56家,较2021年增加14家,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322.7亿元。·远程办公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省网民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到5235.8万人,渗透率为57.9%。
·网络资讯河南网民喜欢从哪些渠道获取新闻资讯?《报告》显示,河南省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手机新闻客户端,渗透率达到83.7%,其次为短视频App,渗透率为73.8%。为推进互联网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河南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对此,河南省互联网协会荣誉理事长赵会群介绍,每年遴选一批省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大培育力度,打造我省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创新标杆企业。河南网民上网喜欢用流量还是用Wi-Fi、用手机还是用电脑?《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省网民使用Wi-Fi上网的网民最多,占比达到72.2%。河南省跨境电商交易额稳步增长,达到2209.2亿元,同比增长9.5%。
服务|政务服务、便捷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跨省通办……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这是中国近年来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目标。《报告》显示,2022年,河南全省5G基站总数达到15.32万个,居全国第5位。
洛阳、驻马店占比分别为9.3%和7.6%,位居第二和第三。治理|如何确保河南网络环境天朗气清?2022年,河南省发布《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持续开展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坚持每月对全省166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500余个服务项目内容管理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跟踪评估,提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质量。
茶余饭后刷刷视频看看直播,小小屏幕连接万千世界。(申华)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934.8万户,居全国第4位。其中,郑州5G应用建设总投资占比25.6%,位居第一。全省推进实施的5G应用项目达到1470个,总投资37.61亿元。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江介绍,下一步,河南将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敏捷高效的信息通信行业监管体系、惠民利民的信息通信综合服务体系、稳定可靠的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持续办好豫鉴美食餐饮系列活动。贴息、奖补、消费券,真金白银促进文旅消费《通知》提出,对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新增、展期、延期贷款产生的利息,省财政按年化利率2%给予贴息。
《通知》提出,鼓励各地发放文化旅游消费券,省财政按不超过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实际财政支出的30%给予补贴,奖补政策延续至2023年6月底。整合推出郑汴洛旅游年票,配套推出郑汴洛热门旅游景区、酒店等优惠大礼包。
鼓励各地对文旅促消费展会活动在展位费、布展费、宣传推广费等方面进行补贴,省财政按各地实际财政支出的30%给予奖补,期限至2023年12月底。开展老家河南·百城千味评选活动,推出100种以上最具河南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品牌。
30个网红打卡点、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鼓励新业态文旅项目发展《通知》指出,加强宣传推广,优化审批管理,支持热门旅游景区举办音乐节、实景演艺、露营大会、专题展览等活动。各地要加大投入,支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省级夜经济集聚区奖励政策。鼓励各地继续执行扩大消费政策,通过知名互联网平台精准发放引客入豫文旅消费券,省财政按不超过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实际财政支出的30%给予补贴,奖补政策期限延长至2023年6月底。对2023年组织专列、包机引客入豫的旅行社给予一定奖励。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创新举办文旅+特色活动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创新举办文旅+特色活动。实施一区一街工程,鼓励县(市、区)2023年至少推出一条文旅休闲消费街区。
游客参与隋唐洛阳城剧本杀《无字梵行》 隋唐洛阳城景区供图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要重点向剧本娱乐、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文旅项目倾斜。对成功创建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
不少网友感慨:手握千年文化王牌,河南‘出圈有底气。鼓励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等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在认定评级、宣传推广、平台搭建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发布全省精品旅游演艺案例。第二届麦田里的博物馆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展《通知》指出,积极拓展省外客源市场,通过重点宣传等方式,吸引重点客源地区游客来豫旅游。大河网讯 夜宿古墓剧本杀、徜徉麦田赏文物、身穿汉服游景区……河南文旅活动频频火爆出圈。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发挥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八项政策措施,诚意满满促进文旅消费。
拍摄河南美食系列短视频、宣传片、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对旅行社继续实施100%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补足保证金期限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发布30个网红打卡点、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通知》明确,开展老家河南·豫见美好文旅消费提振年行动,引导各地做优产品、提升服务、树好形象,组织实施百场文旅促消费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天天有场景。
发行郑汴洛三点一线高铁套票(限二等座,乘客可在高铁上自行升级,5日内有效)。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推出年度十大城市文旅消费活动。